習近平同誌指出:“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在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資環EON4研究生黨性鍛煉小組策劃和開展“品讀經典”主題讀書系列活動,以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提升入黨積極分子𓀆、發展對象的理論和人文素養,向建黨百年獻禮!
4月以來,資環EON4研究生各黨性鍛煉小組陸續開展線下讀書分享交流會🎅,圍繞《翻轉極限🚁:生態文明的覺醒之路》🙍🏽♂️、《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名人傳》、《數學之美》\《江村經濟》等書籍開展研讀交流。會上氛圍熱烈,組員們各抒己見📹,深入交流,紛紛表達自己的感悟與心得。
下面是部分組員的交流感想。
《翻轉極限🤹🏼♂️:生態文明的覺醒之路》
讀完這本書㊗️,我深刻認識到了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這本書幫助我將視野放到了環境與互聯網、經濟學乃至社會學的聯系之上,極大的拓寬我們的知識面和思考問題的寬度😮,同時對於每一部分的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建議又加深了我們思考的深度。這本書提出了在經濟發展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達成和諧一致實現平衡的世界這一目標✫🛟,呼籲人們放棄不可持續的增長思維,轉而去考慮回收利用資源、修復退化土地🆎🖕🏿、改善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以及重建豐饒的農業等。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起我國的植樹造林壯舉和實現“碳中和”的努力🦸🏻♂️,國家政策的正確導向和連貫性讓我們的國家正在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同時我們仍需共同努力👩🦼➡️,以可持續發展的思維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19級環境安全碩士班 孟廣源
《人類簡史》
從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為何我們人類能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試圖對這一切作出回答😛。
作者從135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寫起🥕,從各個學科如物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等等對智人進行了介紹,觀點新奇💂🏿♀️,敘事有趣🧏🏿♀️。我印象較深的是他將公司🫅、宗教、法律以及國家,當成了我們共同相信的虛構的故事,這樣的虛構故事賦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讓我們得以集結大批人力🧜♂️、靈活合作。智人有語言☀️💁🏻♀️,能講故事🎾,具有虛構的本領👎🏼,通過虛構一個故事,虛構一個未來,讓人們一起“想象”,一起沉浸,因此可以集結起大批人力,形成合作的力量🍒,這也是智人能統治地球的原因🧧。
除此之外🦆,作者還有許多新穎的觀點令人瞠目結舌,腦洞大開又不失邏輯🙎👩🏫。我甚至會想到,許多生活的進步,最開始也許並不是因為對美好的向往,僅僅是利益的驅使,讓自己了解了歷史的殘酷🙁,並接受事實的本來面目。最後作者還投出一個世紀難題,人類將走向何方?毀滅👨🦽?成為智神?
——19全日製工碩 吳鵬
《異類》
本書通過對特定的成功人士進行跟蹤和剖析👨🏽⚖️,提煉出促成他們成功的主要因素,我很受啟發。
一是人的成功離不開社會、經濟的大環境。就像今天的馬雲🫄、馬化騰趕上了互聯網大爆炸的時代,這樣的時代註定會造就這樣的人🫵🏼。
二是成功沒有捷徑🦏,只有苦練🫄🏼。成功學上有個一萬小時法則🦵,成功的人都經歷了一萬小時以上的苦學積累,由量變引起質變🫄。
三是成功的決勝在於情商,不在於智商。絕大部分人的差別在於情商,而情商的培養在於家庭。
——20專碩2班 宋寧寧
《名人傳》
對於那些偉人,我們多去欣賞他們的作品,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而沒有去欣賞他們人格的偉大。貝多芬從小時的不幸到母親的離世再到耳朵出現問題,一次次的苦難中他也沒有輕易被打倒,依舊說出🤸🏽♀️:“用苦痛換來歡樂”這句話,但生活仍沒有放過他,雙耳失聰的音樂家又該怎麽面對生活呢?最後他終於逝世了。米開蘭基羅無疑是被生活壓迫的🧔🏿♂️,他夜以繼日地工作,不停的接受命令,他在這不公的社會中痛苦掙紮,背負著對自己以及社會的怨恨,過完了他的一生▪️。認清世界的本來面目但仍然擁抱生活❣️,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列夫托爾斯泰則讓家庭成為自己的陰影,不能按照自己的信仰去生活使他非常痛苦,最後,他逃離自己“溫暖的家”💓,死在了陌生的小鎮裏,完成了自己的一生。他們的故事讓我感悟到: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不能沒有信仰⬜️🥗。
——19環境安全碩士班 魏曉
《數學之美》
我們從小開始便開始學習數學🎙,本科、研究生階段學校也開展了許多數學相關的課程。偶爾會聽到一些同學說:“學這麽多數學幹什麽呀,咱們以後也用不到。”在研究生的這個階段,讀了吳軍老師的《數學之美》🧙🏽♂️,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也讓我明白了為何我們需要學習數學。
數學之美🦐,無處不在🎅🏻。書中講到,我們高中所學的看似簡單的余弦定理,可以用於對各個新聞網站內容進行自動分類🫀;我們在生活科研中常用的Google搜索引擎,其根本原理就是簡單的布爾代數運算;分治算法是MapReduce的雛形🐹;我們經常使用的地圖導航以及拼音輸入功能都是運用了數學中的動態規劃……這些知識讓我大開眼界✭。其實在研究生階段,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好數學的重要性,在我們科研的過程中,經常需要用到高數、概率論🤌🏿、線性代數的知識🫴,倘若沒有這些數學知識的基礎,我們在科研道路上會寸步難行。
對於我們每一個新時代的新青年來說🏃🏻♀️,學習數學,都不應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要將數學與我們所學的學科建立聯系,用數學幫助我們理解學科🤞🏼、理解世界。我們響應新時代的號召,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9級環境安全碩士班 徐佳穎
《江村經濟》
《江村經濟》不只是一份嚴謹的田野調查作業和一篇出色的人類學論文。更是我們了解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不讀的重要文獻🧑🦱。讀罷費老的著作🧝🏿🧑🏼🎄,觸動良多💩。
作為一個從未接觸過社會學的讀者,這本書展示了社會調研工作的內容,以及知識分子在科研調查中該有的態度。真正有責任的有價值的社會調研絕不是大學裏經歷過的那樣形式和走過場,而是需要豐富的地理歷史經濟人口政治等知識,或者獲取這些知識的能力𓀘。尤其👩🏻🦲😳,聯系1935年的歷史㊗️,作者一個人完成這個調查和分析並能獲得眾多西方大家的肯定,是多麽的難得。我想,對於作者來說📺,進行這種社會調研應該既快樂又憂傷的🙎🏼。其一,科學系統的將祖國村莊的問題和現狀展示給西方世界,給西方學者了解中國農村提供了途徑。同時也寄希望國內當局能參考其調查結果🧚🏽♀️,對以後政策製定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這必然是快樂的。其二✵,詳盡的了解一個村莊的現狀,同時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去看待農民和土地問題🧔🏽♂️。歷史中的農民,這是個沉重的話題,尤其對於動亂年代的富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而言㊙️。對一個年輕的留學生來說,這無意是個充滿心酸情感的課題💐🚴🏻。可以想象作者在西方學習先進文化知識時所報的態度和最終的期望👩🏻🏫,以及著書時的態度。
最喜歡費老文章的最後一句話🌸👇🏼:“我們只有齊心協力,認清目標🧮,展望未來,才不辜負於我們所承受的一切犧牲和苦難🔲。”共勉。
——20環碩2班 張東平